新闻中心
News Center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2024年,储能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竞相发展。
在3月19日举办的OFweek2024(第四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探讨在这一背景下,哪些储能技术/产品在2024年具有较大的爆发潜力。
芯享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世龙指出,随着峰谷电价政策的实施,各省推出的鼓励性政策将促进工商业储能的发展,这是很有增长潜力的细分领域;此外,储能系统的企业正积极寻求数字化制造,这可能是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大方向。
新巨能首席战略官孔晓君提到,锂电池储能仍然是市场的主导,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尽管钠离子、铅酸和液流电池等其他储能技术也在发展,但锂电池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每种储能技术都有其适应的场景,共同目标是发挥储能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楚能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薛历兴博士认为,钠离子电池在2024年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钠离子电池原材料丰富,成本较低,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有力竞争者。薛博士还提到,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正在趋于统一,预计今年将有突破,特别是在大型储能领域。
此外,电池安全问题一直是储能行业关注的焦点。薛博士强调,储能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增长,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安全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也将跟随这一趋势,提升安全性能。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所教授高工徐守平从电网角度出发,认为电网储能是未来储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他提出,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高,储能需要解决更多问题,如新能源的优化接入和电力系统的主动支撑。徐守平还提到,未来储能可能会向高压直挂方向发展,但这需要解决许多技术和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2024年新型储能技术的爆发潜力主要集中在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崛起、储能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数智化制造以及电网储能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储能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储能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储能系统和电芯的报价屡创新低,给储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破局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徐守平认为,尽管当前储能产品的价格战看似激烈,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现象。他强调,最终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还是产品质量。随着新能源对储能需求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市场对储能产品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徐守平指出,未来储能行业的政策和市场导向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而非单纯的价格竞争。
薛历兴提出,面对价格战,储能企业应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他指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是导致电芯价格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企业应着眼于长远,通过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来树立品牌形象。薛博士认为,通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企业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在储能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方面,薛博士强调了电芯级、模组级和系统级安全的重要性。他提到,企业应探索最具经济性的储能安全解决方案,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控制成本。例如,通过引入浸默消防系统和优化包装设计,企业可以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
杜世龙认为,储能企业应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而是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此外,他还提出了供应链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认为这将有助于企业找到更有性价比的材料,从而提高竞争力。
杜世龙还提到,数字化改造不仅涉及制造,还包括供应链和运营的协同。他建议,储能行业应该联合起来,制定数字化标准,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从多位大咖分析不难看出,储能企业在面对价格战的挑战时,应该转变思路,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品牌的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安全性、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实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将依赖于企业对质量的坚守和对创新的不断追求。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2024年,储能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竞相发展。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据悉,《清单》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供电局联合发布,提出37个新型储能电站推荐站址,以充分发挥新型储能电站调频调峰作用及其与电网“1+12”的综合效益。活动现场进行飞轮储能设备吊装的“恒运广州中新知识城储能电站”项目是全省首个“飞轮+锂电”的混合新型储能电站,是飞轮储能技术在广东省储能电站的首次应用。
开年以来,各地加速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场景拓展在各地新型储能项目加速建设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同步推进。此外,《白皮书》显示,新型储能将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商用,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26.5%,累计装机规模达78.3吉瓦。截至2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液态空气储能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能源领域崭露头角。在前段时间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中国绿发“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入选“10项重大科技成果”。
科华数能指出,随着高比例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系统惯性减小,电网稳定性面临挑战。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科华数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更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从2007至今,科华数能构网储能出货超1GW。2024年,科华数能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中国电科院全项构网验证测试的企业,这标志着其构网型储能技术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今年,峰会规模再创新高,各项数据刷新历史记录。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积极服务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第八届储能前沿技术大会新型储能创新技术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这重大关口,储能行业已迎来安全测试的“爆发元年”。其中,阳光电源作为燃烧测试“第一人”,在去年6月完成了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这场被动防火设计的极限测试,使得储能系统离“零蔓延、零伤亡”目标更进一步。阳光电源这两次燃烧测试不仅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更是对行业认知的重塑,并以一己之力掀起行业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抬高了全行业门槛。
3 月 29 日,由蓬莱公司投资建设的 101MW/205MWh 复合储能电站成功实现一次并网。该项目的顺利并网,标志着我国首个集成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钠离子、飞轮四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复合型智慧储能示范项目正式投入应用。
3月31日,海博思创、华为数字能源、金盘科技三家企业高层到访楚能新能源全球总部,多方围绕储能技术路径创新、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应用等议题开展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市场趋势、行业痛点及技术方向。
--3月29日,由蓬莱公司投资建设的101MW/205MWh复合储能电站实现一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首个集成四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复合型智慧储能示范项目正式成功应用。
3 月 27 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投产仪式在珠海盛大举行,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正式宣告投产。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在广东储能产业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全球储能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成功实现从新型储能技术攻坚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跨越。
据统计,2023年至今,新疆已批复第一、二批次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超11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新疆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将超过2000万千瓦。2021年以来,国网新疆电力累计完成新型储能项目评审超3300万千瓦。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新疆各地分散的绿色能量正通过高效储能技术汇聚成澎湃不息的动力,启动了远方工厂的车轮,点亮幸福的万家灯火,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未来继续远航。
云南省丘北县 200MW/400MWh 锂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运行
200MW/400MWh!国家电投河北沧州海兴新型储能项目成功转入商运
中电联发布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新增投运百兆瓦级以上大型电站装机占比近75%
两部委: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开发运营虚拟电厂,推进虚拟电厂参与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
全球产业链聚沪 共探双碳新路径 SNEC PV+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将盛大启幕!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C座16层 邮编:102600